◆基本情况
龚晓康(1972—),男,四川邻水人,哲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◆教育背景
1991.09-1994.07 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(后并入成都理工大学)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;
1999.09-2002.07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,获哲学硕士学位;
2002.09-2005.07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,获哲学博士学位。
◆工作经历
1994.07-1999.08 四川省川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员工;
2005.07至今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。
◆研究领域
中国宗教、佛教哲学、中国哲学
◆论著目录
著作
1.《王阳明年谱辑存》,贵州大学出版社,2018年。
2.《四书蕅益解译评》,贵州大学出版社,2014年。
3.《融会与贯通——蕅益智旭思想研究》,巴蜀书社,2009年。
论文
1.《实体、心识与超越——佛教时间观的哲学省思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(CSSCI期刊),2019年第2期。
2.《神判之“理”——以清水江流域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贵州民族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8年第10期;。
3.《德里达论宽恕:作为“不可能”的“可能”》,《现代哲学》(CSSCI期刊),2017年第5期。
4.《LOL比赛下注禅宗“误读”般若思想之辨析——与吴学国、金鑫先生商榷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7年第2期。
5.《王阳明对儒释道三教的判释与抉择》,《阳明学刊》,2016年。
6.《解构视域下的动物伦理》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5年第12期,人大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。
7.《蕅益智旭性相融通论探析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13年第2期。
8.《王阳明对道教的判释与抉择》,《贵阳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2年第4期。
9.《青岩宗教的现状调查及现代化省思》,《人文世界》,2012年。
10.《从“无善无恶”看心学与佛学交融的可能与限度》,《教育文化论坛》2011年第5期。
11.《“参究念佛”与“禅净双修”之辨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,2008年第4期。
12.《真心与妄心之辨——以智旭为重点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8年第1期。
13.《佛教论“意识”——以智旭为重点》,《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07年第5期。
14.《一心三观与净土法门》,《法音》(全国中文核心期刊),2007年第8期。
15.《智旭“三学一源”论浅析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》(CSSCI期刊),2005年第12期。
16.《<大智度论>的“念佛”思想研究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5年第1期。
17.《“不立名相”与“非不立名相”——佛教的“中道”语言观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》(CSSCI期刊),2003年第6期。
18.《“无情有性”与“众生平等”——佛教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的比较研究》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3年第8期。
19.《道教咒术中的主客体思想》,《中国道教》(全国中文核心期刊),2002年第1期。
20.《鹤鸣山道教考察述略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(CSSCI期刊),2001年第3期。
◆科研项目
1.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 空性与解构——佛教与解构主义的比较研究,已结项。
2.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: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清水江流域多元宗教研究——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,在研究中。
3.主持贵州省优秀科技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项目: 清水江文书的文献价值研究,已结项。
◆学术交流
1.2019年4月参加“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、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”,提交论文《“三教合一”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建构》,四川成都。
2. 2018年9月参加第六届知行论坛暨“东亚儒学的现代性转化”和“阳明学与文化区域建构”国际学术大会,提交论文《文化共生视域下的“三教合一”思潮研究》,贵州贵阳。
3.2016年4月参加“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”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成立仪式,提交论文《心学生死观探赜》,浙江杭州。
◆联系邮箱